決定活在當下,活得沒有任何焦慮的明天

最近我看了一部韓劇《三十九》,故事情節講述3位高中閨密,踏入40歲前對於人生、愛情與事業上的探索與覺醒,而我即將下個月生日,也算是同齡的階層。我想,差別就是我沒有這麼多單身自由時間。

看到這部片有許多幕都讓我心有戚戚焉的呼應與感動,特別是在於生命這部分。劇中其中一位外向且活潑的演員老師,因為突然得知生命只剩下半年,開始思考如何好好走完人生,而這個好好活著,就成為了戲劇後半場的重頭戲。她的兩個好閨密陪伴著她讓接下來的日子是無比快樂的,就是要讓這短暫的最後時光能擁有一個不留下遺憾的人生。

這部片幾乎每一集都讓我又哭又笑,感覺像走一趟人生旅程。哭的眼睛紅腫也讓我在這疫情下反思,我可以如何跟家人與最愛的人事物相處,迎接每一天。老實說,我們無法預測未來,更不知道何時會發生什麼事,所以,當下的時刻能好好的過生活,就是一件值得喜樂的事情了!(如果想看韓劇內容大綱,可參考美麗佳人的劇透)

我們決定活在當下,活得沒有明天和悲傷 

劇中這句話,也勾勒出我對於當下的感受。其實這齣劇不是悲劇啦!算是很溫暖笑中帶淚的浪漫喜劇,我個人滿推薦的,也有可能是因為孫藝珍主演,我很喜歡。


瑜伽,教會我活在當下

瑜伽在每個體式中,讓我如實如是的感受身體存在著。

最讓我感受當下的體式,就是下犬式。

雙手五指張開,用掌心的力量推地板,臀部向上向後延伸,腳跟穩地往地面紮根,偶爾雙腳可以曲膝,感受一下身體延伸拉長的感覺。

下犬式對我而言,總是讓我有種放鬆的感受。

下犬式,這個瑜伽動作,是一開始我接觸瑜伽時,覺得最讓我釋放壓力的動作。直到後來有了孩子後,我發現不只我喜歡,對孩子講到瑜伽兩個字時,前兩名會做的瑜伽體式,一定是下犬式,再來就是樹式。


(親子瑜伽的3歲孩子熱愛下犬式)


下犬式讓我感受到身體跟地板完全連結,成一座高山,很穩定的臨在。也像狗兒伸懶腰,很放鬆的要預備到下一個動作時的前置伸展動作。對我而言,也像一種與自己連結的微妙感覺,擺脫很多雜訊雜音,我必須專注在手推地,臀部往上,背脊延伸拉長的感受,然後再去感受,從我的後背(心輪)發送出去許多慈悲與善的意念,與世界連結的感覺。

*(註)心輪:人體七大脈輪中,心輪位置在胸口中央靠近脊椎前方。心輪象徵慈悲、同理心。如果有興趣歡迎收聽瑜伽折學 EP15 告別卡卡人生 第四脈輪心輪有詳細說明。

一堂瑜伽課開始,引導學生去感受今天第一個下犬式,身體給予我們的回饋與感受,覺察身體現在哪邊放鬆與哪邊緊繃的感覺,記住當下這個感覺。接著,我們開始一堂瑜伽課,而課堂間還會有無數個下犬式,慢慢的從每一次的動作中,找回屬於自己對身體最單純的滿足感,逐漸享受到內在的力量與身體的平衡感受。

(兒童故事瑜伽課間的迷你助教出現標準下犬式)

覺察日常身口意

除了瑜伽讓人專注當下之外,我們每一天開口所說的話,或是呈現的肢體動作,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覺察過,自己是如何表現的呢?

我覺得最值得費心覺察的地方,就是「最近常說的話是什麼?」包括習慣用語或是句子。我建議,大家不妨觀察一下自己講出口的話,同時間身體的感覺。也許,我們只是缺一個好好聆聽自己身體回應的方法。

這一兩年開始鑽研瑜伽後,我辨識出自己以前常忽略照顧自己的感受。常常會說「真的嗎?」「怎麼可能?」其實這就是一種懷疑自己與不信任的語言。

在學習希塔療癒後,我更能感覺到語言與(潛意識)信念的關聯。而瑜伽裡語言就是在人體七大脈輪中的喉輪,我們的喉嚨不只有飲食、吃,也包含說話表達,而喉輪也是我們頭腦跟心連結的接口。

身心合一,創造出來的語言是很有力量的。語言也是可以創造實相的。如果我們可以好好的接受自己,身體與心理說的都是一致的,那麼我們就可以真正聆聽到身體的回應。

學習聆聽自己的內在聲音,才能真正聆聽他人的聲音

身口意包含了身體的狀態,言與的表達與心念。真正的聆聽是覺察,當同一個事件發生在我們眼前時,我們的身口意狀態各自如何,這是我們要去學習辨識的。

說真的,要學習覺察日常身口意,平日就要想辦法多練習。



這邊分享一個大家可以從呼吸法著手練習的步驟。這個方式除了喚醒自己的覺知,同時也可以感受平常自己的呼吸,是緊繃快速還是放鬆有層次的狀態。

這個呼吸法前一陣子很流行,也許有些人聽過,叫做478呼吸法。

478呼吸法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,同時為暢銷書作者的威爾(Andrew Weil)所提倡,此方法也被美國《時代》雜誌網站所報導。

這個呼吸法原理是當壓力和焦慮使人處於緊繃難以入睡時,透過細柔綿長的呼吸方式,調整壓力和焦慮造成的急促或短淺的呼吸,進而讓人可以進入放鬆的狀態,容易睡著。(分享內文:莫名失眠該怎麼辦? 「478 呼吸法」幫你放鬆身體更好睡! - Heho健康


478呼吸法的步驟

1. 先把身體所有空氣吐出

2. 用鼻子吸氣,數四秒1234

3. 憋住呼吸,數七秒1234567

4. 用鼻子吐氣,數八秒12345678

5. 停止,回到正常呼吸。

6.再開始上述步驟15,連續做5次。

 

對我而言,練習呼吸法,可以覺察自己是如何緊抓著一些身體的感覺不放。也跟我們心一樣,是如何用小我意識與執念,緊抓著我們的念頭,逐漸形成限制性信念,存在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。

老實講,我們沒有辦法決定未知的未來,但我們可以選擇當下要快樂還是悲傷。即使我們會擔心未來該怎麼辦,但面對焦慮與放鬆的方法,值得我們去學習與嘗試。前提是你的自由意識必須是「我願意!」,這樣我們身體細胞才能接收到這訊息,讓我們有機會轉化。

我們可以學習認識當下的自己,不管是提不起勁的情緒還是批判自己的思緒,我們可以去接受,就像呼吸一樣的日常。如果我們可以在一呼一吸之間找到平衡,那麼我們就更容易找到我們生命的能量順流,在身體或情緒間創造心流。

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擾或需求,可以透過瑜伽或是靜心,讓自己有機會貼近自己多一點。跨出舒適圈,給自己一點不一樣的刺激,或許,我的教學方式可以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與想法,歡迎你/妳來體驗,身體會直接回饋答案。



週三上午脈輪覺知瑜伽
週三下午舒緩瑜伽
週一跟週五

我是瑜伽引導師 Michelle

這不只是一堂瑜伽課,也是一堂探索自我身心的練習,
這些課程依據課堂間學生狀態,調整適合各種瑜伽程度練習者的課程。

如果你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,回看自己。

蒲公英瑜伽我願意陪著你,透過瑜伽、透過自由書寫、透過繪畫,重新找回自己的內在力量。
最後,歡迎你收聽Podcast節目《瑜伽折學,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種下一片充滿心念種子的美麗花園。

#瑜伽
#覺察
#覺知
#瑜珈
#冥想

張貼留言

0 留言

Ad Code

Responsive Advertisement